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認為,蘋果增加派息和回購股票其實是說明,該公司自己也認為很難找到延續之前成長勢頭的突破口,和十年前的微軟[微博]一樣,作為成長型股票的蘋果已經壽終正寢,此後它將屬於收益型投資者。
以下即辛奈爾的評論文章全文:
如果你想要知道蘋果的新派息計劃會對這支股票的價格產生什麼長期影響,其實完全可以參照歷史上其他科技領頭羊的先例。
蘋果(AAPL)去年3月第一次開始派息,而日前在發布第二財季財報時表示,他們將調高股息15%——可是,與調高股息消息同時面世的財報,卻讓人感到不安,顯示公司的利潤率正在降低,而且這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這其實很容易讓人回想起十年前的2003年3月,當時微軟(MSFT)宣布派息,而之後的十年,可說是微軟股價失落的十年,沒有任何投資者還敢再對他們的股價增值寄予期望。
事實上,這十年間,微軟股價的總漲幅為20%,而同期之內,科技類股指標納斯達克[微博]綜合指數整體回報率為120%。
蘋果的第一筆股息是8月派發出來的,一舉顛覆了公司長達十七年的傳統——大約一個月之後,該股價格急轉直下,跌幅在40%以上。
對於那些現在還沒有撤離蘋果的成長型投資者而言,微軟的歷史經驗可謂是一劑清醒藥——當然,收益型投資者該如何思考則另當別論。
軟件巨頭的股價線圖其實已經讓我們看到,一家大科技公司在盈利增長加速階段結束之後,是可以如何利用現金來穩定自己的股價的。
蘋果完全有資格成為收益型投資者的核心投資對象,但是成長型投資者,對他們最好敬而遠之。
當然,許多投資者在感情上還是無法接受這一點。可是,感情歸感情,果粉們必須明白,現在還指望蘋果的股票能夠提供超過普通成長型基金的回報,確實是太不客觀了。
是的,現在還有人幻想庫克也可以突然變出某種新產品,再度點燃成長的火花,但是這一派息的決定,其實就無異於戳破了最後幻想的泡沫。
如果庫克找到了一個投資方向,可以大大推動蘋果的長期盈利增長,那麼他和董事會顯然會將大量的資金投入進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返還股東。為了籌措用於派息和回購股票的資金,蘋果甚至首度走向了債市,而舉債顯然意味著蘋果在美國產生出來的現金會被大量吸收。
將現金返還股東,庫克其實也就是承認,蘋果的業務已經成長到了一個規模的臨界點,他們的市場已經無法再支持過去那種持續的成長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的決定居然可以從蘋果多年來宿敵微軟的股價線圖得到支持。
關於微軟十年回報率的有趣之處在於,這20%的累積回報率,那些三個月前購買了股票的投資者幾乎可以絲毫不少地全部獲得。
這是因為,自從他們十年前開始派息以來,微軟的股價幾乎一致就在一個狹窄的區間震盪。
除了這三個月之外,無論在經濟繁榮時期,還是在2008年至2009年的大衰退期間,微軟的股價不管漲跌,與2003年3月宣布派息時的水平,差距都從來不曾超過25%。
這一情況直到第一季度才開始改變,當時股價大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持續接近甚至超越長期震盪區間的頂部。
不過,由於沒有真正實現突破,不久前,微軟發布財報時,股價又重新回到了歷史波動區間之內。
在微軟發布了幾乎超過所有大科技公司的季度利潤增長之後,該股大幅上漲,再次開始測試長期區間的頂部。
當然,一個季度的行情說不上什麼趨勢。不過,如果微軟真的突破了這一區間,那很可能就意味著當初曾經將蘋果股價推上700美元的科技動能交易者,他們的興趣已經逐漸轉向了iPhone製造商的對手。(子衿)
--原文: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30430/000815316080.shtml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本部落部分為 網路引用文章 ***著作權屬於原作者*** 若您是作者本人或其代表人 不同意分享引用文章或影音圖檔 請來信通知.當即刻移除 或請在此留言(按我)